宝宝给你分享篇文章
《毛选》:打胜仗的10个原则
注意“一”“二”所在行是原文 下面的是批注
我认为对指导复习有建设性作用
教员在1958年6月23日,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小组长座谈会上指出:
“十大军事原则,是根据十年内战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前期的经验,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时期提出来的,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。运用十大原则,取得了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(当然还有其他原因)。十大原则目前还可以用,今后有许多地方还可以用。”
教员有教员的战场,我们有我们的战场。工作,干事,创业还是人生,都是如此。求胜的需求,都是一样的。这篇文章提到的十大原则分别是:
一、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,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。
这虽然是一个军事战术,但其背后的思想,都可以广泛运用。比如商业竞争、项目管理、个人发展等。面对复杂或强大的对手时,我们要分而治之,将其分解为更小、更易对付的部分,逐一击破,减少整体的难度和风险。
二、 先取小城市、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,后取大城市。
做事要稳扎稳打,要有战略耐性和长远规划。要想以弱胜强,要先把自己的根据地守好。从自己的根据地为中心向边缘拓展。做事要讲究章法!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推进,不要急,急了是做不成事的。
三、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,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。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,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,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。
存地失人,存人失地。人在战争中是决定性作用,只要保持有生力量,即使暂时失去了一些地方,也有机会重新夺回。对我如此,对敌也是如此。想办法增加自己的人,想尽办法减少对方的人。战略性的放弃,某些时候是很有必要的。失去,是为了更多的得到。还有,胜利,是反复拉锯较量的结果,做好足够的准备很重要。
四、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(两倍、三倍、四倍、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),四面包围敌人,力求全歼,不使漏网。在特殊情况下,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,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,求达歼灭其一部、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,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。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、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。这样,在全体上,我们是劣势(就数量来说),但在每一个局部上,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,我们是绝对的优势,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,直到歼灭一切敌人。
集中优势兵力,各个歼灭敌人。全局性的以多打少做不到,那就创造条件在一定范围内以多打少。对于我们也是如此,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,集中在最有可能带来成功的关键领域。比如聚焦核心业务、优化产品或服务、精准定位市场和客户群体,而不是四面出击,分散资源和力量。
五、 不打无准备之仗,不打无把握之仗,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,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
在任何竞争或对抗中,充分的准备和对胜利条件的评估,是至关重要的。我们要有充分准备,要充分评估风险,要知己知彼,要合理规划,灵活应变,确保每一步行动都是有计划、有目的的,从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。
六、 发扬勇敢战斗、不怕牺牲、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(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)的作风。
仗,打到最后,拼的是精神,是信仰,是意志。
这里摘录《毛泽东传》里面的一段,看看他们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:
第二天,大年初一下午,红军一部把刘士毅部两个团诱进“口袋阵”底部,东、西侧伏兵向后迂回出击,扎住“袋口”。红军各部向敌军一齐发起猛攻。
这是红四军主力下山后的关键一仗。尽管红军弹药缺乏,体力疲惫,指战员还是拿起刺刀、石头、枪托同敌军拼搏。
朱德军长带队冲在前头。
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,这时也提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。
鏖战至第二天下午,才全歼被围敌军,俘虏正副团长以下八百余人,缴枪八百余支,水旱机关枪六挺,刘士毅旅残部溃退赣州。
陈毅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:“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,击破强敌。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,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得最后胜利。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。”
七、 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。同时,注重阵地攻击战术,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。
这个强调了在对抗中保持主动性和灵活性,通过不断变化的战术和策略,寻找和利用敌人的弱点,以达到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目的。这也适用于我们现在的情况,在动态变化中寻找战机,学会打圈子。尽可能的以逸待劳,调动敌人,消灭敌人。当然,时机成熟也要用阵地战,一举消灭大量有生力量。
八、 在攻城问题上,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,坚决夺取之。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、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,相机夺取之。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,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。
这就是实事求是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一定不要一刀切。
九、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,补充自己。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,主要在前线。
用好外部资源,有效地利用敌方的资源是减少自身消耗,增强我方资源的途径。这就需要,我们自己不断地变强大,然后能够吸引别人靠近我们。从某种程度说,在战争中直接消灭敌人是一种资源的浪费,而俘获并利用敌人的资源和人员则是一种更经济的做法。
十、 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,休息和整训部队。休整的时间,一般地不要过长,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。
休息,是必要的。但不能让对手有太多休息的机会。打,就要打疼!战场上,情况瞬息万变,是流血牺牲,是你死我活。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一条。就算把所有的原则告诉对方,对方也模仿不了。上面的东西,都是一些具体操作的要领。真正的核心致胜的战略根本,是人民。